东方晶硅产品应用中的N次方

9月9日晚,按照公司要求,要撰写一篇关于景观灯的文案。既然是景观灯,那就一定是夜晚才能看到效果。于是我半夜下楼到快递室门口,打开景观灯,认真观察,开始构思。
寂静的夜晚,闪耀的星光。我凝视着矗立于眼前景观灯,看着它从栅格中透出柔温馨柔美的光线,我沐浴在它散发出的光晕之中。点燃一支烟,大脑飞速旋转,就像过电影一样,陷入了沉思。
我首先想到的是东方晶硅的良好的透光性能,用于户外,防雨、防晒、结实耐用,既可以经受酷夏的炙烤,也可以承受严寒的考验。同时除了拼接,又能高温异形,做各种创新造型。一阵凉风袭来,我从发呆中醒来,困意全消。
索性趁热打铁,把第一稿写出来吧。于是我来到办公室,开始写稿子。早晨六点多的时候,初稿完成。心头如释重负,尽管很疲倦,但还是有点沾沾自喜。
10日下午,万总把我叫到办公室。
“你的景观灯文案我看了,是写给谁看的?”
“整个文案要重点突出视觉感受!”
“景观灯产品,除了夜晚的价值,白天有没有价值?”
“灯光的颜色是否可以更换?”
“除了用白色基础色材料做灯罩,是不是可以用施釉板材做灯罩?”
“既然可以用施釉图案,那么灯照上可否打标语?”
“灯罩可以根据不同节日更换,一灯多用,是不是为客户降低了成本?”
“既然有了这一系列的优点,那么应用场景是不是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?”
一系列的问题,如同连珠炮一样,敲打着我的内心,初稿完成那一刻的小窃喜,此刻荡然无存,一下子被打回原形。
“你回去,再想一下,把这些东西都呈现出来。”万总的话把我从发呆中拉回现实,一语惊醒梦中人。
我走出他的办公室,大脑仍然在高速旋转。我就是一个单线思维,为什么那些问题,我没有想到?除此之外,我的脑海里突然有一个结论闪过。
东方晶硅的每一项特性,都会在其应用领域形成核爆效应,一旦挖掘透彻,都能以N次方级别增长。但是我因为我们的视野及认知的局限性,并没有完全看到它的庐山真面目。作为产品的生产制造商,我们自己都没有看到其优点,那么如何引导用户的认知呢?
写东西首先要有受众思维,是给谁看的啊?不管是哪一种深加工产品,如果没有大众的认可与推崇,经销商还会感兴趣吗?
仅就景观灯一款产品而言。
不仅晚上可以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,白天也可以成为一种美轮美奂、高端大气的艺术品,那样是不是可以秒杀一切同类竞品?
如果把灯罩按照定制化施釉,与灯光的变化相结合,那么我们可以演绎出多少种产品呢?形成若干矩阵是不成问题的吧?
仅灯照上打标语一项,就能为政府及企业宣传,解决多少问题?每逢重大节庆,各个城市、各级政府要更换多少标语?
一灯多用,按节庆需要更换灯罩,用户会不会省钱?他们会不会接受?
再加上可以异形的那个基础特征,可以做出各种灯罩的独特造型,产品会不会受欢迎?
既然有这么独特、其他产品不具备的优点,东方晶硅景观灯在未来,会不会出现在城市景观广场、沉浸式广场、街道、机场车站、大型景区、高端会议厅、展厅等等场景?
通过这次经历,我深刻地认识到,产品的应用必须从其基础特性出发,与需求融合、与场景融合、与文化融合。它是一个宝藏,需要用心去研究挖掘、去探秘。这件事非常有趣且有意义。每次应用的拓展都会让人眼前一亮,每次发掘都是呈N次幂的方式爆发的。
以上仅就景观灯一种产品,桌面、墙面、地面等等,其它呢?由此可以断言,随着开发拓展的进程不断深入,其新的应用价值会不断被发现、发掘。
另外也认识到,要呈现这一切,不只是哪几个少数人的事,而是需要所有同事用心投入灵魂成本去死磕到底。否则,我们就是捧着金饭碗乞讨,就是天予弗取,暴殄天物。

发表回复